青岛农大获6项2017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

    2018-06-27 09:02:09           浏览数:0

  6月26日,青岛市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2017年度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青岛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5项成果、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获得表彰,其中2项科技成果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主持完成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王然教授主持完成的“梨品种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分别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晶珊教授主持完成的“专用花生新种质创制研究与应用”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赵金山教授主持完成的“羊产毛相关功能基因发掘及高效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孙庆杰教授主持完成的“功能型淀粉绿色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发用”,刘建萍教授参与完成的“干制辣椒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推广”分别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尚书旗教授主持完成的“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针对根茎类作物播种和收获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项目组历时10年的协同攻关与系统研究,发明了基于根茎类作物种子特性的仿形态送低损排种播种与土中果实松-分-送取果、有序铺放的共性收获机械作业方法,创建了根茎类作物电液、机械相结合的联合精确播种与“切松、分运”融合式果土分离以及链夹提送有序铺放收获为核心的技术体系。首创了仿形振动辅助勺式取送种、纸带种子编制、链耙网式仿形施肥等11 项播种机械关键技术,发明了多级滚振链杆运送清土与高度自动控制、自动导秧折弯输送、夹送自动对齐切断、自平衡振动顺栅侧铺等26项关键技术,依据根茎类作物农艺要求,提出了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的解决方案及其配套机具方法;建立并完善了首个“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行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创制并推广应用了适应不同种植要求、不同种植区域的9种联合播种机、10种分段收获机和4种联合收获机,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6 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3项;研发的23种装备均已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部门检测,13种列入国家和省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成为全国推广应用的主导机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促进我国根茎类作物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技术支撑作用。

  王然教授主持完成的“梨品种资源创新与开发利用”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通过长期大量的试验研究,育成了优质、耐贮、果面着红色系品种的早、中、晚熟期配套、适于我市发展的新品种‘青密’,‘秋玉’,‘琴岛红’和‘鲁秀’。通过系统的引种试验,首次在我省推出了优质、早熟、耐贮的新品种新梨7号,已在莱西、平度、阳信等地推广应用,新品种苗木繁育量逐年增加,已成为品种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推品种。配合新品种推广,进行了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研究,揭示了严重影响果实品质的生理病害果肉硬化症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和完善了新品种的棚架式、宽行密株式等栽培模式,完成了青岛市绿色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系统进了新品种及其它品种资源共计约30余份的加工适性评价,建立了评价方法,筛选出适合不同加工方式的梨品种(优系)。该项目先后获得青岛市科技计划公共领域支撑类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等科研经费资助,在国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43篇,获得专利授权4项,品种审定证书3项,提报新植物品种权5个。新品种、新模式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此次大会共表彰145个项目(个人),分别为青岛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青岛市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三等奖6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17项;国际合作奖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