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科技服务一线纪实:助力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2025-08-04 17:01:13           浏览数:0

   炎炎夏日,暑气蒸腾,青岛农业大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始终活跃在田间地头、产业一线。他们或深入种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或走进企业解决生产难题,或立足产业需求推动科研与实践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在服务产业发展中解民忧、促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田间地头送技术,精准服务保丰产

   暑期是农作物生长、管护的关键阶段,高温、病虫害等挑战接踵而至。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与培训,为各类作物丰产丰收筑牢防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玉刚教授团队,走进烟台、青岛等地果业企业,针对‘福星’等苹果新品种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夏季管理培训,助力企业提升种植水平。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邹晓霞教授奔赴莱阳、即墨等花生主产区,在荚果膨大关键期,围绕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开展培训,提出“补钾增钙、控氮促稳”的分期水肥策略,为应对高温干旱、提升结荚率提供支撑。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练森教授会同烟台多地农技人员,赴海阳宇果庄园指导病虫害防控,针对早期落叶病和免套袋苹果桃小食心虫蛀果问题,现场讲授发病规律与管理技术,为200亩果园筑牢“防护网”。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姜雯教授团队,赴青岛、烟台、聊城等地指导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并通过线上培训吸引逾62万人次学习,推动良技良法落地。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穆平教授前往潍坊高密、诸城等地,与当地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交流,针对性解决小麦生产难题,30余名从业者从中受益。

科研创新融实践,产业升级谋长远

   在做好一线服务的同时,专家团队立足产业长远发展,推动科研创新与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标准化、融合化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支撑。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光玉教授团队,联合日照市岚山区相关部门规划梅花鹿放归山林项目,探索以梅花鹿为核心的一二三产融合模式,打造产业示范标杆,提供可复制的“科技方案”。山东省驴产业体系副首席董建宝教授率团队应聊城规模化养驴场邀请,针对高温引发的养殖问题现场答疑,传授应对技术,以常年一线服务助力山东驴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彩虹教授团队走进烟台青农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莱阳梨现代种植示范园进行树体生长、果实发育观测,现场示范梨树夏剪技术。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隋炯明教授,先赴济南商河参与甘薯轻简高产技术培训,与企业、种植户深入交流助力甘薯产业向标准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

跨域服务拓边界,科技赋能谱新篇

   专家们的服务足迹不仅遍布齐鲁大地,更延伸至边疆地区,以科技助力全国多地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研成果成为产业振兴的“金钥匙”。山东省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金山教授及团队带领研究生,赴内蒙古奈曼旗丰隆养殖合作社开展肉羊早期妊娠检测技术指导,使用自主研发的ELISA方法对100余只母羊进行检测,助力提升繁育效率、节本增效。山东省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新富教授赴重庆参加“鲁渝茶业共发展”座谈会,围绕山东茶特点、风味研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作专题报告,并深入茶园交流技术,以标准化理念推动鲁渝茶业协同振兴。山东省果品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徐晓召教授,前往新疆阿克苏苹果产区,围绕果树营养诊断、精准灌溉、种苗繁育等技术开展指导与推广,助力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齐鲁大地到川渝边疆,从果园菜地到养殖场区,青岛农业大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用脚步丈量产业需求,以专业破解发展难题。每一次指导都承载着“科技兴农”的责任,每一项推广都凝聚着“服务为民”的担当,他们正以科技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