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品种属中间型大花生。荚果普通形,网纹较浅,果腰明显,果形较好,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籽仁形较好,连续开花。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30.8天左右,种子发芽势强,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苗势强,长势旺,中后期生长稳健,不早衰;植株主茎高43.0cm左右,侧枝长46.0cm左右,总分枝10条左右;单株结果15个以上,单株生产力24.1g,百果重2238.3g,百仁重98.0g,公斤果数535个,出米率72.7%;抗旱性较强,抗倒伏性中等,适应性广,抗锈病和叶斑病,叶片功能时间较长。2014

    2020-08-27 10:38:42           浏览数:0

该成果针对旱地小麦苗期长势弱,群体不足,亩穗数少的问题,明确了旱地小麦高产的主攻方向是增加亩穗数,苗期以促为主,促麦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形成以亩穗数为主导、穗粒数与千粒重均衡发展的产量构成。针对旱地麦田追肥难,早期以促为主的需要,肥料运筹方案突出“早”,所有肥料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为促进旱地小麦根系下扎,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分,耕作措施与施肥技术突出“深”,深耕结合肥料深施(30cm);种植方式突出“平”,不起畦等行(20-22cm)平播。

旱地小麦早、深、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解决了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与国内外其他旱地小麦节水高产技术相比,早、深、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全面,集成性强,不仅涵盖播种方式、施肥措施还包括种植方式和与技术体系相适宜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通过早施、深施、平播等关键技术,充分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多年多点创出旱作小麦600公斤/亩以上高产麦田,个别年份超过700公斤/亩,远超国际主要小麦种植国家的产量水平,较国内以往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平均高150-200kg/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2kg/mm·亩。

技术创新点:

该技术通过平作增加群体,通过早施深施肥料促小麦早生快发,根系下扎,提高小麦后期抗旱性。在旱地冬小麦单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居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实现了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同步提升。

市场前景分析:

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育期正处于干旱少雨的冬春季节,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灌溉水资源匮乏日趋严重,干旱发生更加频繁。旱地小麦产量波动性大,稳定性差,亟需良种、良法来挖掘旱地小麦的增产潜力。小麦种植户,特别是大户,在积极寻求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山东省及周边省份累计推广1.6亿亩,增产66.83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100.94亿元;连续多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推广的“重大农业技术”。可以直接与种粮大户对接进行技术指导,或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农机部门的推广合作,确保旱地小麦稳产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