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导航栏

国内动态

学校参加“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论坛

    2020-12-06 11:25:25 作者:王珏 曹银娣           浏览数:0

 

   2020年12月4日-5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在论坛上做了主旨报告。此次论坛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凝聚社会各界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了交流研讨,全国部分省(市、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等共约270人参会。青岛农业大学宋希云校长应邀参加本次论坛。

    近几年,青岛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讲话精神,率先与青岛市共建山东省首家市级乡村振兴研究院,系统化整体协同推进乡村振兴。

    学校深入服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现代农业、海洋牧场、智慧牧场、盐碱地综合改良等产业发展,2019年度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65项,我校10项占15.4%,全省排2位,通过科技助力产业振兴,学校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

   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18年学校首次启动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特派员的选派工程,以平度市16个乡镇为乡村振兴示范点,选派了50名专家和100名学生组成首批乡村振兴特派员服务队。先后以党政干部素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居书记(主任)能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运营与管理等为主题,举办培训班次200多个,累计培训近20000人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涉农毕业生7000人/每年,为乡村振兴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作为农业高校, 人文社会学科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学校成立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多年来扎根农村基层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人文社科学院近年来承担山东省和青岛市研究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省市奖励近10项,乡村文化体系建设领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科研优势,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其在乡村治理领域研究成果的应用,受到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好评,促进乡村文化得到了重视与保护。

    由青岛农业大学与青岛市水利移民管理局联合成立的青岛水利移民科技下乡专家服务团,是主动探索服务生态振兴新模式的生动体现。多年来,服务团直接扶持移民14.2万人,培训服务对象890个村,连带73万人受益,项目做法被水利部录入《全国水库移民工作典型案例》。

    2019年学校组建11支由7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科技扶贫团队,全面覆盖青岛市的200个省指定的贫困村,同时与200个贫困村的党支部形成联建共建合作,服务脱贫攻坚,助力齐鲁乡村党组织建设。

    宋希云指出,学校要通过本次论坛,持续深入推进落实习总书记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的指示精神,贯彻实施省委《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总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坚持扛牢“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使命与责任,走在前、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