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10:03:08 浏览数:0
技术简介:
DHA、EPA、胰岛素、谷胱甘肽等活性物质,易氧化、易失活,容易造成营养流失、生理活性丧失、功能性降低,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和推广。活性成分的缓释原理是将有效成分分成许多小颗粒,并在其外面包上不同的膜,随着膜的破损逐渐释放出对应有效成分,所以包埋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活性物质的应用难题。
目前,包埋壁材的研究已经成为活性物质运载行业的研究热点。依据包埋壁材的来源不同,包埋壁材可以分为大分子类包埋材料、微胶囊包埋材料、纳米包埋壁材。淀粉、食用胶、纤维素、壳聚糖等都是很好的包埋材料,但这类大分类材料比表面积小、包埋率低、运载时间短、无法直达病灶、人体吸收率低。活性物质缓释胶囊是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药物活性物质制剂技术,它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定向靶位给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等优点,在现代药物制剂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纳米壁材的研制是在微胶囊的基础上,将壁材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增大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包埋率和运载效果。但国内外对于纳米包埋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合成树脂等材料作为壁材的开发上,这类壁材价格相对较贵,不利于商业化推广。国内外未发现有利用生物酶法制备活性物质缓释胶囊的相关报道。
该技术以淀粉纳米颗粒为壁材对包埋活性物质进行包埋,制备纳米缓释胶囊。淀粉纳米颗粒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生产成本低、周期短、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纳米颗粒集中在50-120nm左右,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活性物质的包埋,包封效果好。经过中试研究,该技术制备的淀粉纳米颗粒活性物质缓释胶囊在胃部的降解率极低,大部分活性物质在肠道内消化吸收,有效的提高了活性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商业分析:
近年来,全球居民的健康消费逐年攀升,对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中,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行业消费额占据全国食品消费额总量的1/3以上,并且保健食品的销售额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以淀粉纳米颗粒包埋活性物质制备纳米缓释胶囊,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有效的提高了活性物质的缓释效果,减少给药次数,是活性物质运载行业的突破性研究,市场潜力巨大。
综合行业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可建设年加工量400吨、200吨或100吨的活性物质纳米颗粒缓释胶囊。可以包埋的活性物质包括DHA、EPA、亚油酸、亚麻酸、胰岛素、谷胱甘肽、番茄红素、花青素等等。
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的初步市场估价为10-100万元/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量100吨的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3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4250万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年加工量200吨的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5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8500万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年加工量400吨的纳米颗粒缓释胶囊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7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因此,该项目盈利性强、投资回报率高、贷款偿还期短,经济效益上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