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14:49:38 浏览数:0
技术简介: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是指能抵抗小肠消化吸收,而在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似物质的总和,它被称为继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之外的“第七大营养素”。所谓食品纳米技术,就是把以微细加工为特点的纳米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膳食纤维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制备成的纳米级膳食纤维,。它不但克服了纤维素作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诸多缺点,更加具备了纳米颗粒的特性。因此,其具备了普通纤维素所没有的特性,并且所得到的纳米级膳食纤维能够克服普通膳食纤维粗糙的口感,提高食品品质。因此开发纳米级功能性膳食纤维及其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纳米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和保健食品领域。在保健食品的发展方面,通过将营养补充剂颗粒纳米化,在改善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并且降低保健食品的毒副作用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经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利,国内外均未有以农副产物为原料的研究报道。
本技术采用花生壳、小麦麸皮、大豆皮等农副产物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首次采用生物酶结合超声波技术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制备纳米级膳食纤维,克服了目前酸法制备纳米级膳食纤维污染重、周期长等缺点,建立了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制备纳米级膳食纤维的新方法;首次开发出纳米级膳食纤维及高纤维食品:包括面制品、淀粉制品、肉制品及功能性饮料制品等,拓展了纳米级膳食纤维的应用范围。本项目所开发的纳米级膳食纤维功能性食品,兼具优良口感与保健功效,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业分析:
膳食纤维及其食品作为食品的功能因子的,近年来在世界各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花生第一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每年花生加工副产物约500万吨,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小麦麸皮作为面粉加工的主要副产品,每年得到小麦麸皮达到2000 万吨以上。而这些资源大都被燃烧或动物饲料等被浪费掉,因此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膳食纤维可广泛应用于饮料、面包、面条、麦片等食品中,膳食纤维食品成为21世纪的功能食品、热门食品。国内外一些著名食品生产厂家如汇源、雀巢、喜之郎等,己经在其产品中添加了膳食纤维,并推出“高纤维”概念。我国对纳米级膳食纤维的制备技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生产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采用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相结合提取纯化纳米膳食纤维,使纳米膳食纤维得率高达85%以上,平均粒径在300nm 左右,且制取的纳米膳食纤维安全绿色,具有远高于普通膳食纤维的预防糖尿病,血脂疾病及重金属中毒等功效。因此,本项目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明显的产业化优势。
综合行业情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可建设年加工量500、1000或2000吨的农副产物(花生壳、小麦麸皮、大豆皮等)生产线。农副产物加工量为500吨可生产纳米膳食纤维素425吨;农副产物加工量为1000吨可生产纳米膳食纤维素850吨;农副产物加工量为2000吨可生产纳米膳食纤维素1700吨;
纳米膳食纤维素的初步市场估价为15万元/吨。项目投产后,年加工量2000吨的农副产物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8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2.55亿元,实现利税1.2万元。年加工量1000吨的农副产物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4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1.275亿元,实现利税8400万元;年加工量500吨的农副产物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2000万,可产生经济效益6375万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相关报道“保护我们的未来:关注糖尿病。”据统计,中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发展以天剑纳米膳食纤维为功能因子的食品是缓解当前糖尿病患者人数的迫切手段,因此,该项目具有盈利性强、投资回报率高、消费人群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均可行。